粉时代

定价定错毁一生 上篇

粉时代

拼DD这两年可谓是风光无限,将淘宝起家的低价竞争、农村包围城市的手段发挥得是淋淋尽致。

能在天猫、京东这两大电商王国的围追堵截之下杀出一条血路,也实属不易;

拼DD这两件持续性地拿起价格战这个武器,真是百试不爽。

今年双11所谓的通过百亿大补贴“苹果手机、电脑、华为手机”等这些硬通货,成功吸引一二线城市的中高层消费群体的关注。

一大波忍不住诱惑的白领骨干精英们大肆剁手,收货之后纷纷评价“真香,成功下车”以此纪念。

这种从天猫、京东挖墙角的基本上也是价格战。

老余不是来吹嘘拼DD有多么厉害,而是想引出这一次想阐述的主题。

价格的制定,以及消费者、商家经营者、平台方、中间商等这些体系内的所有参与者,都绕不开定价这一重要事项。

正所谓定价定错毁一生。

如果拼DD从一开始就定位成与京东、天猫拼抢中高端市场的话,恐怕短时间内不会有今日之发展。

有人肯定会说老余是事后诸葛亮,不过便宜实惠真的就是买的人多肉眼可见的结论;

毕竟只要便宜肯定顾客来买的就比买贵的要多,曲高必然和寡。

除了直接的昂贵与便宜之外,定价真正讲起来有太多可以说的内容了。

一、小数点的力量

定价策略的第一要点:

小数点的右边数字的调整对顾客触动有限,小数点左边的数字调整才会效果更佳。

众所周知,当你的商品零售价为10块钱时,如果标注成9.9元的话会让消费者产生便宜感。

这一个小数点像是对顾客暗中施加了某种魔法一样的作用。

严格来说9元与10元,一个小数点发挥的重要作用确实比较大;

但实际上小数点左边的那一位数字才是最大的“魔法”实施者。

比如说正常零售价从4.8元到4.79元,这对于消费者而言没什么大的作用;

有作用的一定就是,由5元的价格直接标注成4.99元,这样效果才会明显。

二、字体与价格

定价第二条规则:贵的要标小,便宜则要尽可能地放大。

所有商品都是有价签的;

没有价签又没有导购人员在旁边的话,无论是什么东西,消费者都会有一种天生的不信任感,感觉自己会被坑被骗。

老余以前做基层业务员搬砖的时候,碰到竞争对手老是挤陈列面,骚扰我们促销小姐姐时,最直接的办法——偷偷抽走对手的价格签。

几乎90%的顾客看到没有价签的商品都会有所疑虑,哪怕是可口可乐这样的商品也要看一眼标价再买心里才放心。

有价签的问题解决后,价签上的字体大与小也有讲究。

打折或优惠,买1送1这种活动的时候,字体是越大越好;

字体越大给顾客传递的刺激与影响越大越直接。

反之,如果你的商品价格比较高,那一定要把商品价格尽可能标小一些;

标小的目的并不是浑水摸鱼,而是让顾客对价格的敏感度不那么强烈。

有时候可能还会出现被顾客看错价签,而错拿捡漏的情况。

三、文案也能打辅助

定价规则三:文案的辅助支持不可忽略

无论商品是中高档还是便宜走量的商品,大多数人的宣传文案都是以高品质高质量等这些文案作为辅助。

消费者虽然追求便宜实惠的目标多年没有变化,但顾客心底也知道高品质对应的是高价格;

假若同样的零售价是39元,A文案写的是:“39元 高品质价值”

B文案写的是“39元,低消耗与能耗”;

顾客对于高、低这两个字的日常惯性思维,会让文案为“低消耗”的商品感觉上会更便宜的错觉。

简单来说就是“高”激发了顾客与“价格高”相关的联想,而“低”则让顾客产生“促销、低价”的间接关联。

四、附加费用宜分开

一个段子说,一名顾客在线上买一件标价99元,快递费10元的衣服;

结果顾客跟商家说:“实在接受不了承担快递费,但可以接受衣服价格109元都行。”

由此引申出来的,电商上有很多商品可能是0.9元到1.9元这个价格对外销售;

也看到过不少人提问说那些9.9元包邮的商品究竟是如何在赚钱的?

确实是有不少商品本身用的是多SKU、套餐、型号等之类的展示,顾客点击进去之后实际上不是看到的那个价钱那么多;

另一种方式是标价为1.9元、2.9元,实际上要满18,28元才能包邮;

这两种方式也有异曲同工之妙,都是让人们看到单价很便宜,但后续还有额外费用支出。

比如当商品零售价为19元的时候,标注成14.9元加4.9元手续费(运费)会更加吸引顾客的点击与关注。

五、最小单位拆分

这两年最火爆的是什么?

除了拼DD之外自然是所谓的P2P以及套路贷、小额贷款。

信用卡、白条、分期购买以及某些忽悠大师们最喜欢用的手段就是最小单位拆分。

3C数码,超过几百或1000以上的商品价格,都支持分期付款,每次只需付款几块或十几块,便可轻松用上苹果11;

当商品价格比较高的时候,将单价最大化地拆解成每天只需花费多少钱,让顾客降低价格敏感度,咬咬牙就下手了。

房产汽车这些大件姑且不提,苹果手机电脑这些也能起作用;

更重要的是当自己的商品价格没太大优惠,就把499元的零售价,直接标注成:41元/月。

这样标注之后虽然没有欺骗消费者,但是如果真闹起来的话商家尽到告知义务也就可以避免了。

六、精确数字的意义

人们对于数字的理解有一种普遍的认知一致性。

那就是数字越精确就越意味着越可信。

比如说,老板突然问你:“截至10月份部门合计销售多少钱?”

如果你回答说:“300多万吧”,这样的回答老板可能会有点不高兴,毕竟一听就感觉有点心虚。

如果你回答说:“一共销售了3064200的样子”,这样老板可能就会比较满意地相信了,

这就是数字越精确的作用。

可能你知道总数是306万,但后面的数字不太记得,把306万后面的数字编几个出来效果立刻不一样。

除了正常陈述,在报价、标价的时候,这种定价策略同样也可以沿用;

假如有一样东西定价为1.2万元,顾客看到这个整数价格想要砍价,可能会直接砍2000元,希望1万成交。

如果一开始就将报价整理为12532.48元的话,最后别人砍价比较大的可能性就是期望12000元成交。

数字标注得越精细,给人的感觉是经过仔细的核算而得出的结论,一定程度上也能减少被对方大砍价的可能性。

结语:

普通人看到的价格只是价签上的价格;

营销从业人员要看到这价格、价签背后的商业与营销逻辑;

有些定价方式方法甚至还会运用到心里暗示、先入为主等心理学基础研究。

无论小数点的力量、文案辅助、价格字体的大小、附加费用与最小单位拆分、数字精确等等这些都是经过无数次的证明而行之有效的方式方法。

除此之外还有着更多的定价策略与方法,因篇幅有限,下期再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