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节我们按照为什么、做什么、怎么做的黄金结构探讨了构建知识体系的逻辑。可是,我们应该怎样一步一步把这些做下去?到哪里找到相应的知识点把知识体系填充完整?又怎么提炼概念让知识体系更有吸引力?构建知识体系,可以分为以下五大步骤。
第一步:搭建框架。
首先要把为什么、做什么、怎么做这个框架搭建出来,尤其是做什么这一部分。把框架搭建出来后,脑中就会有一个清晰的框架图,可以按照这个图去填充自己的知识点,把零碎的、碎片化的知识放到这个框架中。
第二步:获取知识。获取知识的方法有很多,读书是一种获取知识的方法,搜索网上的系统课程也是,还可以参加线下课程等。通过这些方法,可以收集到这一领域的很多知识点。这里可能很多人有疑惑,他们觉得自己根本就不会选书,不知道选哪些书去读。比如,要构建社群营销的知识体系,市面上有很多关于社群营销的书,如何选择?
我建议,一定要选择有优秀成果的人写出来的书,即作者自己曾做过社群营销并获得了很大的成就。这样的人写出来的书更具有指导性和实操性。另外,在查看作者时,zui好选择注明“××著”的书籍。
选书的过程一定不要怕花时间,宁愿花费两小时选择一本精品,也不要不假思索随便选择。要翻看每本书的目录,看看它的框架包含哪些内容,里面有没有你需要的知识点,如果有的话这本书对你就有参考价值。
另外,在搜索课程的过程中,要看自己的框架里面需要哪些知识,根据自己的框架去搜索有关的课程,把这些知识提取出来。
第三步:整理知识。获取了这么多的知识,如何把它们清晰地整理出来?你可以先用思维导图把已有的知识总结出来,然后将搜集到的文章全部放进电脑里,整理成一个文件夹,同时把每个文档的文件名修改完整。这样当你需要提取这些知识时,就能够迅速地找到它们。
整理知识的过程,也是一个消化的过程。每天给自己5分钟的复盘时间是一个很好的习惯。复盘不仅仅是对知识的一个总结,还是加深记忆的过程。
第四步:填充框架。在收集和整理完知识点后,你就可以按照为什么、做什么、怎么做这个结构框架,把知识点填充进来。之后再反复地修改调整,这样就能完成知识体系的构建了。
知识体系构建的目标是要让这个体系成为解决某一领域问题的方法论,因此调整的目标就是要解决某一领域的问题,然后测试这个知识体系到底能不能够解决这个问题
如果要搭建一个社群营销的知识体系,那么就需要测试:用这一套知识体系是否能够达到社群营销的目的。如果能够达到这个目的,说明这个知识体系构建得很成功:如果没有达到这个目的,就应该继续完善你的内容。
整理和完善知识体系是一个永无尽头的过程,在打造知识体系时,可以先从1.0版本做起,先做个雏形出来,不必贪多求大。
第五步:创造概念。创造概念对提升知识体系的价值来说是至关重要的一步,也是在zui高维度的一步,这会让你的知识体系上一个台阶,也会让你的个人品牌获得更好的传播效果。
创造概念的第一步就是要取一个好名字。
稻盛和夫创造了一套帮助企业进行内部独立核算的知识体系。其实很多公司都会采用内部独立核算的做法,比如海尔和华为。它们一般是通过财务上的内部独立核算来进行激励和考核的。
但是稻盛和夫给它取了一个名字叫“阿米巴定律”,还专门为此写了一本书叫《阿米巴定律》。这个名字让他的这一套理论体系顿时“高大上”起来,大大提升了这一套体系的价值。全世界了解内部独立核算的人听到“阿米巴定律”这几个字就知道它是由稻盛和夫创建的,也能通过这个名字知道他这个理论体系大概讲了什么内容。
全世界有很多公司都采取了内部独立核算的方法,但是唯独稻盛和夫的“阿米巴定律”受到人们统一的认可,这就是因为他的这套知识体系是一套有名有姓的理论体系。
创造概念的第二步就是给它一个定义。
定义就是解释这一套知识体系是什么。比如知识体系的定义是什么?你怎么样去解释知识体系这个事情?我给出的定义是:知识体系就是为了解决某一领域的问题而构建的一套系统的方法论。
亲子共读的定义是为了让孩子从小养成爱读书的好习惯而构建的一套家长和孩子共读的系统方法。这个定义也不是绝对的准确,你还可以从更多的维度来解释这个定义,毕竟应用型理论不像科学型理论那样需要百分之一百的严谨。从应用的角度讲,只要方便理解、记忆和传播,就是好的定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