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时代

微访谈 | “与其浪费时间焦虑,不如思考怎么给自己

粉时代

范米索,白一喵闺蜜,一专多能、只工作不上班的90后神奇自由少女。

微信公众号@范米索。

代表作。

2015年开始做互联网运营,野蛮生长派。

曾单枪匹马在东京开奶茶店。

她现在在做什么?

她是怎么做选择的?

她做事靠什么能力?

这些能力怎么来的?

今天我来和她好好聊一聊。

白一喵:

你是哪里人?现在在哪里?

范米索:

我来自杭州,现在在北京。

白一喵:

你现在也是自由人的状态嘛~

在这之前,你干过哪些工作?从毕业开始算好了。

范米索:

我做过互联网运营,小团队的新媒体主管。

在东京开过奶茶店、做过中英文的老师、日本房产业务。

还做过公众号、短视频。

白一喵:

我们回到现在哈。你当前在干的、能持续带来收入的工作,有哪些?

范米索:

日本房产业务咨询,公众号的软文广告投放,知识星球,视频也有一部分收入。

白一喵:

知识星球和视频,分别都是做什么方向的呢?

范米索:

知识星球关注个人成长和副业探索。

视频的话,现在主要做日语教学,正在往日本文化普及这个方向规划拓展中。

白一喵:

你提到了几个同时在做的业务,一个关注日本房产相关的咨询,一个偏向知识服务,还有一个是视频。

你选择干这几个事情的原因是什么?我很好奇你选择的逻辑是什么。

范米索:

很简单,就是基于“我现在有什么”去做。这个很重要。

如果说你手里没有相关的资源和能力,其实你很难硬生生的去创造一个东西,对吧?

我在选择方向之前衡量过,考虑到我在日本时,接触过和日本房产、日语和跨文化教学的事情,我有这个资源和能力,去做这一摊生意。这个很关键。

有了能力和资源,你要考虑的下一步是,怎么去实现商业化。

我切入的领域,肯定不可能单纯为了兴趣爱好,就去开展一系列的动作。

只凭一时的兴趣爱好做事,只会燃烧时间和精力,还不一定带来金钱收益。

我在投入这部分时间和精力的时候,肯定是希望能够把收益最大化,要求它在未来是可以帮我变现的。

总结起来,看两点:

有什么能力和资源

能不能靠这个变现、是不是具备商业价值

说回到我的业务哈。日本房产的业务,我的主阵地在知乎。

知乎的长尾流量特别的好,我1年前的写的帖子,现在还在给我导流。一些移民公司、做房产的公司,也会来找到我,希望有合作。

我自己也喜欢研究日本房产投资相关的事儿,包括内在的操作逻辑,包括怎么把投资收益做大,这些话题都是我感兴趣的。

而且,我在日本时在好几家房地产公司“潜伏”过,算是真的很深入接触过日本房产资源,有这个能力,所以我才去做。这一块我肯定不可能抛弃掉。

说完房产投资,再来说下视频。我现在切入的,是很垂直的日语教学方向。

我发现B站(bilibili)朝着越来越像Youtube的方向发展,而且B站现在也在尝试课程型的商业化变现。除此之外,B站用户人群偏年轻,学生党多,学习氛围非常浓。

我选择B站,一方面可以给我的个人品牌做背书,一方面B站具备平台的变现能力。虽然它没有Youtube那么强,但有平台的激励政策,会去奖励优质up主。

而且,我在上面做视频,可能会有广告主找到我,也是我未来变现的一种可能性和铺垫。现在有的只是流量,还有一些粉丝投币打赏,但是未来肯定是有广告主找到你,作为一个变现手段的。逻辑和小红书相似。

再说知识星球。这块专注在副业的探索。我接触过很多和“第二职业”相关的知识星球和公众号。我发现,在整个大环境下,大家普遍开始为自己只有一份主业,而感到焦虑。在一线城市,很多人都已经在开始探索副业。

这不是我自己凭空YY出来的结论。在我的公众号后台,时常收到相关话题的咨询,比如,“我想开展副业,怎么根据自己的能力和现在有的资源去做”。而且哦,你对日本也熟,肯定看到了大量和复业(多重职业)相关的书和实践案例。这个对预测中国的趋势和未来,是有帮助的。

这样看起来,市场上存在这样的需求,接下来就要考虑,你能提供什么了。

多说一句,最近新闻频发,你懂的,很多互联网公司在裁员。在整个经济环境都不太好的状态下,谈所谓的铁饭碗其实是很可笑的。谁都随时可能面临环境的不确定性。现在不提早去布局复业,接下来的日子很可能会非常的难熬,哪怕是在大厂的人。

白一喵:

今年我最常听到的一个关键词,就是“不确定性”。

范米索:

是的。我觉得,复业必然会成为一个大趋势。

我之后也会考虑在短视频里讲讲复业。

一个新生的概念,一定包含着市场机会。

白一喵:

我们转回到一个点来聊哈。外人通常只能看到表面,觉得我们在做一系列看似不相关的小生意,看不到内在的联系。

我很好奇,如果回看你过去多元的探索和经历,贯穿在中间的“不变”是什么?你靠什么能力,把这些事情串起来?

范米索:

嗯...大概有三个核心能力吧!

(1)信息挖掘能力

商业本质嘛,买进卖出,信息差很重要。

世界上最赚钱的东西,一定是信息差,也就是“你不知道的我知道”。

知道了信息源,如果能从供应商那里拿到低于别人的价格,这个就是我的议价能力。

(白一喵:更赚钱的是认知差。同一个东西,你我都看到了,我能看到价值,你只能做“睁眼瞎”,这个就是认知的差距)

问题就在于,很多人他不知道去哪里拿这个更不错的价格。

信息的挖掘和整合能力非常的重要,和你会不会技术、能不能写代码没有半毛钱关系。

不管我做日本房产投资咨询、还是日语教学,如果我没有足够的信息摄入,本质上是做不了这个工作的,对吧?如果我不了解相关知识,看不到背后的资源,我是没有办法去做这些业务的。

当你要开展一个副业的时候,首先要对要做的事情足够了解,认识起码比外行和初级玩家,要懂得要更多一些,而不是停留在表面上,这样你才会有议价的空间和能力。

有了知识背景,下一步是找资源,挖掘到最源头的供应商。

(2)谈判能力

谈判能力,我觉得很重要,就是说,借势嘛。

如果能够拿下供应商,意味着这条路已经开辟好了,接下来就是拿供应商的货去卖给别人。不能说一定能卖出,但至少是一个好的开端。看你怎么说服供应商,让对方愿意和你合作,别人拿5块钱的货,你能1块钱就拿到手。这也是我的优势。

(3)运营能力

这一条和前面两条,是一气呵成、一条龙的事情。拿到货源之后,要思考的是,怎么去运作这批货、把这批货给卖掉,对不对?这时候,就要拿出运营能力了。

比如说渠道运营。

你在哪里卖这个货?把哪个渠道作为主要的卖货地?房产咨询的服务,我在知乎。卖日语教学,我在B站和小红书,这也是一个渠道,对吧?我现在还在做头条,视频传上去,平台给你流量,分你钱,这也是一个渠道。所以,你要找到合适的渠道,尽可能的去多了解几个渠道。

比如说内容运营。

我打通了供应商的链条,总需要去拉动销售吧?我总得输出内容,撰写文案,具备一些写作技巧。这个内容运营的能力也非常的重要,它会直接决定付费转化率高不高。

白一喵:

你提到了自己的3个核心能力,分别是信息搜索和挖掘、谈判、运营。

这些能力是从哪里来的?

范米索:

一部分来自于我上学时的专业,一部分来自我早年的工作。

我是新闻专业的,会对信息源敏感一些。

比如,我们发现某某地方发出一条信息,这时候还不能确信这是一手信息源,信息很有可能被编辑过、被扭曲过。那么我们就会尽可能的去看看,信息的原地址是哪里,不仅仅用百度、也用谷歌,挖深一步,把搜索范围扩大一步,不局限在视野里的那一点点,不轻易根据自己看到的那一点信息下判断。

新闻学要求做到逻辑严谨。我们会学金字塔结构的写作方式,让我的写作能力也得到了锻炼。在内容输出这件事情上,我是不怂的。

我刚才还提到了谈判能力,对不对?

我们新闻要学“出镜记者”,就是出现在镜头面前,拿着话筒去采访别人。这时候你需要有专业记者的素养,采访提纲怎么列、怎么提问、根据对方的回答再抛什么问题,这背后都有一系列的专业技能需要磨练的。

新闻学专业的人表达能力普遍不错,和专业课里要求训练成为一个记者的采访能力和表达能力,都有关系。我的谈判能力,很大一部分也来自于我的大学专业。

白一喵:

运营能力呢?

范米索:

运营能力和我的专业相关度会弱一点,主要来自以前的工作经历。

我在2015年开始接触互联网运营的工作,当时互联网还在野蛮生长,什么都得压在身上,我什么都要做。和商家谈判、做内容、写文案、找渠道、策划活动、管社群活动。渠道运营、用户运营、内容运营、活动运营、社群运营,都经历过了,十八般武艺样样都会一些。

现在回想当时的工作,倒不见得干得有多好,但是确实拓宽了我的技能树。

白一喵:

最后一个问题。很多当下困扰我们的问题,事后回看,其实也就那样。

假如说,你现在能回到大学、回到刚工作不久的时候,你会给自己什么建议,省掉一点麻烦?

范米索:

先说给大学阶段的我吧。

首先,我会建议,不管现在学的是什么专业,要去刻意磨练输出内容的能力。

然后,有意识的去建立自己的个人品牌,就是所谓的个人IP,越早建立越好。

还有一个提醒。胆子大一点,不要因为自己是学生,就不敢去勾搭陌生人,不敢去认识行业中优秀的前辈。这就是人际交往的能力。一定要去做主动的链接者,不要被动,或者觉得这事情没用,通过这个拓宽自己的视野。

也多了解一些国外的趋势,比如看看海外的科技媒体、文章杂志,借鉴学习西方人思考问题的方式。不过这个的前提是,英语不要太差。学好一门外语真的挺重要,能为你多打开一扇门,多提供一个信息源,是拓宽信息渠道、和别人拉开信息差的关键。如果条件允许,大学期间学好外语,以后一定会受益。

然后,再对刚入职场的我说些话。

刚进入职场,感到迷茫、焦虑,这样的情绪都是很正常的。

首先要认可这种情绪,接纳它。不迷茫、不焦虑,那才真的不正常,说明你相当没有危机意识,很可能是井底之蛙。

要知道,不管是在北上广深,还是在别的地方,不管背景是不是NB、看起来是不是多么优秀,其实每个人都会焦虑,每个阶段都会面临不一样的问题,这一点也不奇怪。

承认、正视、接受自己的焦虑迷茫,才能有下一步的动作。进入一个新行业,感到迷茫的时候,有两种方法帮你尽快脱困。

(1)主动的、大胆的跟领导去沟通,千万不要怂。

新人进入职场的时候,真的会畏畏缩缩,我刚进入职场的时候也是这样,不敢和领导说话,时常以一种很卑微的姿态在看待这个社会。一切都是因为,我不熟悉社会,不熟悉整个大的商业环境,只是纯粹以一种执行者的心态在做事。

如果想要快速成长,就该及时转变自己的心态,把自己的思维拔高一个层次。时常站在领导的层面去揣摩,他身上背负了什么指标、有什么任务、关注什么重点或者是之类的东西,而不是领导让我做什么,我就做什么,一味接收和执行、没有自己的思考。扩大自己的思考半径,或许对手上在做的事情会有不一样的看法,不再觉得无聊、琐碎。

然后,多跟领导沟通和交流,尤其是领导的想法和自己不一致的时候,看看他是怎么去看待同一个问题的。在这件事情上,新人容易怂。

但实际上,撇开坏的领导不谈,好的领导是非常希望下属能够跟自己多反馈、多沟通的。他坐在领导位置上,但在领导力层面很可能也是个新手。他要管理员工,做不好对下管理,也会有业绩的压力。比如,我是一个中层领导,布置的任务推不下去,也不知道问题出在哪里,我也会感到焦虑。

要多和领导保持沟通,多拿自己的想法和他交流,多听听他的想法。

提升视野,对上沟通,向上管理,这些事情一定一定一定一定要去做。

(2)有意识的向外拓展。

找和自己类似岗位、类似行业的人去交流,看看他们在关注什么、在学习什么,购买一些学习内容,千万不要可惜那几个钱,觉得花钱不值得。这是对自我的投资。

你如果购买到好的课程、培训和社群门票,一方面能帮助我在认知和能力上得到提升,另一方面也能接触到更广的人脉。

最终,人的上升通道绝对不是光拼技能。你看看那些非技术行业,大公司挖人,都看重你手里握着的资源。最典型的就是销售、市场这些直接对接业务的职能,更要注意人脉的积累。

白一喵:

我补充一点点。你提到,在自我提升上,该花的钱是得花的。

这件事情,好像跟女生买衣服特别像。你总会买错衣服,也总会买到一些不适合自己、没有什么提升效果的课程,甚至被别人割韭菜。

但是,多买、多看、多想,品味是会慢慢提升的。

范米索:

没错。不能因为怕被割韭菜,就停止对自己的投资。

白一喵:

还有一点。你提到要多跟同行交流。我倒认为,放在互联网行业来看的话,其实跟不同行业的人做交流,价值更大。

中国的互联网行业发展太快,对比之下积淀其实很薄。很多问题,你在同行的身上,是找不到答案的。比如,你是个做运营小兵,向运营总监求助一些问题,很可能会发现,连他也不知道怎么解决,搞不好他自己都还在迷茫。对吧?

范米索:

对!真的是这样的。跨行业、跨职能的交流也很重要。要尽可能多个维度的,去审视和深耕自己的专业能力。

我刚才我忘说了一点,其实我刚毕业那会儿,我原本是想做产品经理的,是当时没有岗位开放,才做了运营。但是,我会一边做运营的工作,一边自学产品。可能也是因为这个,后来,我们的产品老大开会都会拉上我。

专注自己的岗位,比如说市场和运营好了,未必指你要死扎在一个地方。要把视野横向拓宽,去找不一样的视角和机会。这个对未来的职业道路有帮助,还可以看到问题的核心和本质,让你的认知高度比同行高一层。

面对复杂的、不确定的问题,死扎在你的行业和岗位职能去看,其实是找不到答案的。你就是要换一个行业、换一个职能视角,才能看透问题本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