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我又看见有人在朋友圈替宝洁惋惜。
惋惜宝洁退市。
宝洁,已经在我的朋友圈死了三回了。
宝洁退市,真的是巨头轰然倒下,被时代抛弃了吗?
这是一种误读,或者被过分解读。很多时候,有些评论并不清楚事实。前提不对,结论也就不对。
我曾经写过一篇文章,讨论过这件事情。今天,我重新把这篇文章分享给你,希望对你有所启发。
1亚马逊退出中国,宝洁退市,杀死伟大企业的,是朋友圈
亚马逊退出中国,其实只是亚马逊的电商业务退出了中国,不能代表亚马逊这家公司倒闭了,更不能说什么世界首富的败北和落荒而逃。
这是一个天大的误解。更重要的,这会让人们丢失判断的基础和准则,得出完全错误的结论。
一家公司的业务是多元的,即使是谷歌搜索早年退出中国,也不能说谷歌在中国就完全失败了。谷歌在北京依然有很大的办公室,有很多人在办公,甚至还有自己的技术研发团队。
要知道,一个公司是不可分割的个体,它的复杂度远远大于我们的想象力。
这些伟大的公司都活的好好的,他们只是被某些自媒体杀死了。
第二个死在朋友圈的企业,是宝洁。
不知道有些自媒体朋友是缺乏基本的商业常识,还是故意隐瞒了部分事实,只写了宝洁在法国交易所的退市,得出这个 182 岁的消费巨头轰然倒下的结论。
其实,一家公司可以在多个证券交易所上市。宝洁主要在美国纽交所上市,同时在法国交易所上市。
但是、但是,宝洁 99% 以上的交易量都是在美国,法国只有一点点。
因为在法国交易成本很高,法国交易所也没有太多的交易量,所以可能决定退市。
知道这个前提和事实,又会突然发现很多评论是无知和可笑的。
2微软日本放三天假,竟然是为了奥运会
日本微软决定在今年(2019年) 8 月实施新规,一周休息三天还发放补贴,最高可以申请 10 万日元,约合 6000 元人民币。
于是,日本这则新闻在中国引起轩然大波。专家、学者、民科甚至路人都在分析新闻的影响和原因。
有人说 4 天工作制可以更加激发人们的工作热情,以此反对中国的 996 工作制度。这是在唱衰中国。
也有人说这是日本经济不行的征兆。这是在唱衰日本。
不论哪派观点,哪方阵营,都分析的头头是道。
我听到这条新闻的时候,心想“这怎么可能呢”,于是我特地向在微软工作的高层朋友求证真实性,得到的回答,大出所料。
原来日本微软一周放三天假,竟然是为了配合 2020 年的奥运会!
2020 年 8 月份日本要举办奥运会,为了缓解可能出现的压力,日本政府要求企业要进行选择性的放假。
日本微软开始响应,决定在今年 8 月先试行一下。而试行的期限,可能只有一个月。
也就是说,这并不是一个公司制度,而是国家政策,是为了奥运会的进展必须要做的配合工作。
当前提明晰之后,网上所有的讨论,突然都显得十分荒唐可笑。
不管是赞成还是反对这项政策,不管日本经济的好坏如何,很多人都是自行脑补了一个事实,在脑补事实的基础上分析的有理有据。
然后断章取义。然后以讹传讹。
3巴黎圣母院被烧毁,是意外事故,还是人为纵火
我一直认为,采信特别重要。事实是很难从评论中获取的。
评论都是基于写作者认为的事实,但那个事实可能并不是真的。
因为这个世界实在是太快了。
巴黎圣母院的起火,对全世界而言都是一种难以抚平的伤痛。在祈祷悼念的同时,我对一类观点特别谨慎:
巴黎圣母院为什么会被烧毁?
有人说是电线短路引起的意外失火;也有人说是施工人员在圣母院顶部工作时抽烟,烟头是引发起火的原因,警方在现场的残骸中,也发现了 7 个烟头;
更有一种说法,颇具阴谋论色彩,将圣母院被烧毁归结为宗教战争,是一次人为纵火的诡计。
原因到底几何,我不知道,不敢妄作评论。
我只是惊讶于有些人可以在巴黎圣母院被烧毁之后的几个小时就写出分析文章,比消防局更快,比侦探更厉害,已经将失火原因解释的头头是道。
我认为这十分危险。结论和观点并不一致。
巴黎圣母院的大火留下了一片废墟,在废墟中捡起任何瓦砾和尘埃,都可以作为熊熊大火的原因和见证。
我认为,即使要写,也应该是可能的情况,要有充足的论据,要有完整的逻辑链条。
而不是,臆想出来的事实,被遮掩过的结论,被猜测出来的原因。
巴黎圣母院起火的那个时候,是北京时间的凌晨三四点。在早晨七八点钟时,中国的自媒体,竟然已经给出了详细的失火原因。
在法国消防部都没有给出结论的傍晚,中国自媒体已经给出了答案。
但这也许是某些自媒体的特点。来得快去得也快,获得了一波关注度后甩手而去。至于说过什么话,没那么重要了。
重要的不是事实,而是看似惊悚与骇人听闻的故事。
即使后来发现有事实性的错误,再悄悄删掉就行。
最后的话
这个世界太快了。
人们想要更快的资讯,自媒体想写更快的文章,这没有错。
但是,至少要做调查,为读者负责。
日本微软、亚马逊、宝洁等公司新闻的错误解读,将大众引导到错误的方向,这不符合新闻规范和伦理,也同样是对读者的不负责任。
巴黎圣母院的大火,让我重新思考自媒体的生态,速度和事实之间的博弈,应该选择后者。
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每天周围都会充斥各种各样的热点事件和分析文章,希望你可以用自己的常识和智慧,分辨出逻辑和事实的谬误。不受污染。拥有理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