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时代

刷抖音上瘾的内核机制是什么?

粉时代

抖音刷赞粉丝分享播放量链接www.884485172.com/douyin/

稀缺感是抖音上瘾机制的内核

有人问我:擅长做新媒体和不擅长做新媒体的人有什么关键性区别?做的最好的人和做的一般的人本质上有什么区别?

这样的问题几乎每天都在被提出和被解答。

那么我谈一下我做出爆款之后的总结,其实在发掘用户的稀缺感上区别最明显。

为什么有人做出的内容无人问津,有的人做出的内容却可以引爆社交渠道。

稀缺感的洞察最为关键。

稀缺感是“拥有”少于“需要”的感觉,饥饿、贫穷、时间紧迫….都是稀缺感,你所有强烈的需求都会产生稀缺感。

有研究表明:在稀缺感的作用下,用户的注意力会自动而强有力地转向未得到满足的需要上,甚至连自己都无法察觉。

不信?

看两组研究:

有一项研究:研究对象被随机分为两组,但一组大快朵颐,吃的很不错;而另一组饥饿难忍,他们被要求识别出屏幕上一闪而过的一系列英文单词,一闪而过的速度大概是33毫秒。这样的任务对任何正常人都存在一定的难度,你也许会认为饥饿的研究对象无法集中注意力,所以任务完成的更差。

但结果恰恰相反,饥饿的研究对象在普通词汇上的成绩与吃饱喝足的研究对象相比并不差。但,他们在有关于食物的词汇上的成绩,比那些吃饱喝足的研究对象认得更快、更好。

这意味着饥饿这种稀缺感,促使研究对象将注意力自动而强有力地转向了食物。

如果你认为这种生理上的稀缺感不足以证明,来看一下第二组实验:

一群孩子被分为两组,一组家庭贫困,另一组家境殷实。他们被要求估计硬币的大小,其中包括一分到1元的所有硬币。在穷人家的孩子眼中,硬币看上去很大,他们会明显高估硬币的尺寸,价值越大的硬币他们估计的偏差越大。

那,你有可能会说,是不是穷人家的孩子教育不好,不懂得估计尺寸的技巧。

事实上,还有一组参照实验——估计同硬币相同大小的纸片,这时候穷人家的孩子与富人家的孩子估计水准相同。

这意味着在稀缺感的作用下,用户的注意力会自动而强有力地转向未得到满足的需要上,甚至连自己都无法察觉。

这也是你为什么对抖音上瘾的核心原因。

任何用户打开头条系的产品都会被贴上300万左右的标签,这些标签数据来源你的手机和你的使用习惯,在抖音这款产品面前你就是赤裸的。你在抖音上刷出来的内容,就是通过你的标签和使用习惯推荐给你的,有一种夸张的说法,你躺着和站着接收到的内容都是不一样的。

所以,智能算法知道你的稀缺感在哪里。

比如:你在苦练篮球,通过算法你一定可以接收到篮球教学视频。

再比如:你在减肥,通过算法你一定可以接收到减肥教程。

结合我们上面所讲的,你越缺什么,你的注意力就越被什么吸引,自动而强有力的,甚至自己都无法察觉。所以就出现了刷抖音刷到深夜,自己停不下来的现象。

我讲这些,不是告诉你,你为什么抖音上瘾。我要你做的是——在做抖音前,明确你的目标用户是谁,他们的稀缺感是哪些?这样你才能被智能推荐算法推荐到用户那里,他们们的上瘾才能成就你的火。

比如:职场号、职场人的稀缺感在哪里?薪资、自我价值、职场技能……

对应的选题:《多少人败在饭局不会说话上,受用一辈子的饭局套路》、《资质平庸怎么了?学会这3条朝阳在职场大有作为》

再比如:星座号,关心星座的人稀缺感在哪里?自我探寻、渴望情感、热衷社交、缺乏安全感……

对应的选题:《十二星座了解一下你自己》、《被疼爱是一种什么样的感觉》

要知道针对用户的稀缺感做选题产出内容。

那么如何找到目标用户的稀缺感呢?

最简单实用的技巧:找到你所在行业排名第一、第二的账号(抖音或公众号都可以),寻找点赞或阅读最高的前20篇内容,分析总结共性,得出目标用户稀缺感。